筑巢引凤 百鸟归林
“四十载惊涛拍案,九万里风鹏正举。”中国巨轮劈风斩浪将近四十年,取得巨大发展。然而,却也面临着水域开阔而暗流涌动、大河奔腾而泥沙俱下的现状:新兴产业发展缺乏后续动力,传统产业转型缺乏创新活力,城市规划人文不足,乡村振兴处于瓶颈,究其根源,在于人才短缺,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不足。在“人才”上下足功夫,不仅是时代趋势,更是现实之需。因此,必须平衡人才建设的“流”与“留”,从而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。
激发人才“流”的活力,走好人才强国之路。从《周易》的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”到《吕氏春秋》的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,再到朱熹所言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,“流”的重要性古来有之,万物唯有恒久不变的“流动”,方能“永葆生机”,人才亦如是。如今,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社会要素的流动性提高,人们选择的多样性增强,当此危机并存的重要时刻,人才“流动”创造新价值的重要性越发凸显。无论是人才从国外流向国内的“国际环流”,带来国际新知,促进中外交流,提升中国国际地位;还是人才由城镇流向乡村的“情怀源流”,为乡村振兴带来活力与幸福,有益于城乡可持续发展;亦或是“北上广深”流向二线城市的“务实回流”,毕业生打拼者回乡就业创业谋发展,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,以上种种皆是人才之“流”激扬社会动力的鲜明体现。唯有充分重视人才的价值,激活人才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充分涌流,人民才能幸福,国家才能富强。
厚植人才“留”的土壤,走好人才强国之路。“良禽择木而栖,良臣择主而事。”自古以来,人才的去留无不遵循着这一古训,换言之,要“引凤”必先“筑巢”。然而,不管是城市建设者还是企业管理者,皆有不谙其道者:以高新补贴为噱头的“人才引进”计划,却无法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;打造健全的培养机制,却将工资分配和员工关怀弃之如履,于是面临着“不缺钱只缺人”的尴尬局面,不仅无法促进项目的展开,甚至危害到企业的存活,产业的发展,乃至国家的建设。因此,亟待建立高效管用、活力迸发的用人机制,营造宜居宜业、拴心留人的用才环境,做到引进与培养使用并重。政府应该出台优惠补贴政策,打造创新高地,使其能够“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”,形成人才“磁场效应”。再者,企业应健全工资和晋升机制,展示人文关怀,做到“选贤用能”,“用人不疑”,增强人才对于企业的归属感。
握好人才“流”与“留”的天平,方能打造人才强国。人才的“流动”与“留下”正如天平的两端,唯有把握好二者的平衡,方能真正发挥出人才的最大效用。对于国家、企业,任何一个集体而言,若只是“流”,而没有“留”,则无异于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,一味付出,却无法真正享受人才所蕴含的价值。对于人才自身而言,若没有掌握好二者平衡,也难以拓宽人生的广度,频繁跳槽,无法直面问题、破解难题,便难以领略“山穷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欣喜;一味“求新求变”,摒弃“驻足坚守”,便无法得到“千磨万击还坚韧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的收获。因此,既要“流”起来,也要“留”下来,二者并重,方能欣赏人生真景致;双管齐下,方能绘就人才强国最大同心圆。
“国家存亡之本,治乱之机,在于明选而已矣”。培养人才、留住人才、用好人才,对城市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。唯有从人才的“流”与“留”上下功夫,方能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,加满油,把稳舵,鼓足劲,让“人才强国”行稳致远,让“因事用人”蔚然成风,让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,扬帆远航。